当前位置: 米兰(中国) > 学院新闻 > 正文

管理学院:技管一体、深度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10-09 】

米兰在线管理学院可追溯到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1987年创办的房地产系,历经经济管理系、管理工程系、城市管理系、城市管理学院、商学院。2017年3月,商学院和城市管理学院合并组建管理学院。学院开办有工程管理(2003年开始本科招生)、工商管理(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旅游管理(2005年开始本科招生)、城市管理(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2008年开始本科招生)、财务管理(2015年开始本科招生)、经济统计学(2016年开始本科招生)等7个本科专业。建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MEM)、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和正高职称教师1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9人,有博士2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1人。学院为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单位、全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命题组成员单位、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理事单位、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建设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土木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工程管理学会理事单位、湖南省旅游局旅游教育培训示范点单位。

一、坚持党建引领、学生中心,全面做实学生指导辅导

1.全面落实党建引领。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教师以及社会资源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融合。近5年学院成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党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党支部评为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名教师获评“双带头人”标兵,3名教师获评党务工作者,1人获评教师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评“第二批党务工作示范岗”。

图1:学院师生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

2.全面做实学生学业和职业规划。引入专业概论课程和学业规划课程,分技术模块和管理模块,由多名专业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专业知识领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就业指导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比赛等方式,开展了全过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把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图2:专任教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讲座

图3: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

3.大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配备由专业教师担任的本科生导师,开展“一月一座谈”,全面指导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形成对专业的亲和力,重点培养学生继续深造规划、就业创业规划和学科竞赛指导。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指导,建设的5个教师工作室面向所有专业学生,教师科研团队充分吸纳本科生参与,7个高水平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每年完成近百名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图4: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情况

4.学生培养质量明显增加。近5年来,共有182名学生考研升学,年均就业率为99.3%。建立ERP沙盘协会、工程协会、房地产协会、旅游协会、营销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真题真做。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大学生企业模拟经营竞赛、“正大杯”全国大学生论文大赛等竞赛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50余项,其中获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竞赛国家级铜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金奖一等奖7项、银奖二等奖14项。立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40多项。20余名学生开设“BIM工作室”“造价咨询中心”自主创业。

图5:学生成立工程管理协会招新

二、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技管一体、深度实践”人才培养主线

1.建立教育教学改革的“三三三”模式。建立了“三个精准设计”,即专业建设精准对接重点行业产业,人才培养精准对接重要技术领域,育人标准精准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三类技术融合”,即聚焦行业人才升级需求,实现“管理技术+行业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培养,推动学生一专多能、跨界发展;“三大工程支撑”,即实施“项目制校外课堂工程”“协同型教学团队优化工程”和“多元化实践基地建设工程”,为人才培养系统加持、集成赋能。

图6: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大赛

图7:与企业共同培养合约人才

2.明确各专业管理+技术能力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生命周期项目决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现场施工能力、造价控制与确定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核算能力、财务预算与分析能力、融资与投资能力、税务处理能力等。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有动态环境下较强的信息技术支撑城市公共管理能力、城市信息管理能力。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力、房地产估价能力、房地产营销策划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解读经济政策能力、分析市场经济形势能力、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和独立决策各项经营管理事务能力。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依托大数据分析解读经济政策、经济事件,开展经济决策与策划能力。

图8:教师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年会

3.深化实践改革成效明显。近5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工程管理”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城市管理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有土木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城市建设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教学平台6个,建设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6个。承担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30余项。建设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60余个,与清华斯维尔建立起“BIM课堂”,与新道科技建立“基于新道VBSE财务信息化竞赛平台”的实训课堂及“基于云财务会计师培训”的培训课堂。超过75%的毕业生就业于城建行业。中国教育新闻网、米兰(中国)等门户网站对成果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多次专题推介。

图9: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图10:近年来承担的部分教研教改课题

三、坚持专业学科一体化发展,应用创新成果显著

1.充分利用学科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十三五”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十四五”省级应用特色学科。公共管理学为校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依托学科,近年立项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90余项,获省级奖励4项,发表CSSCI及以上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工程项目管理》出版发行1万多册,被中国地质大学等10余所高校使用。

图11:学院举办香樟经济学论坛学术会议

图12:近年来出版的部分教材

2.强化智库建设,增强服务重大需求本领。学院建设有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省级专业特色智库,近年来围绕服务新型城镇化、服务我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承担省级领导交办课题6项,发表智库论文1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8项,承担服务地方经济项目经费超过2000万元,主导推动“中国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蓝皮书”“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研究。2024年在5年一次的全省省级以上智库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

图13:专业特色智库授牌

四、坚持持续改进,形成长效机制

1.深化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的质量监督目标由督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组成的内部评价系统和由专家座谈、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组成的外部评价系统形成了人才培养优化的内外循环驱动机制,经过专业、学院和学校的三级审核最终定稿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教学结果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行每2年一小调、每4年一大调。

2.规范了三级管理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构第一级由校级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组成,负责为全校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政策和制度保证,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教学评估及评价工作,以督促和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的实施。第二级由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组成,负责在学院层面上指导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与监控,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教师职业能力)。第三级是由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组成,负责对专业教学过程和学校、院系制度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导和评价;落实教学大纲、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搜集、分析、反馈师生对教学质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专任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日常监控与评价。

图14:学校组织开展教学评价

3.构建了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条件支持系统、质量实施系统、质量监控系统、质量协同系统、质量激励系统组成了“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质量监控系统中的六类检查包括督导教学督查、二级学院日常值班检查、教务管理部门日常检查、学生信息员教学反馈、教学专项检查、随机教学检查,三项评估是由课程评估、专业评估、院(系)评估组成的本科教学自我评估体系。该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学生质量评估指标,并由学校内部机构和第三方对学生质量进行独立评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图15:学院组织专业评估(认证)工作

4.实施了“PDCA”循环教学质量周期改进机制在计划阶段,对标能力需求,细化了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与答疑、课程考核、实习、实训、实验、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训练等教学环节的要求和规范,统一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文本。在执行阶段,教师按照教学流程、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在检查阶段,主要通过外部评价来判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达成度来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六类检查”来检验教学过程和相关资料的规范性、齐备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适用性、合理性。在控制阶段,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师资培训,实施“传、帮、带”机制下的青年导师制、落后教师帮扶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研教改。

图16:学校组织对学院教育教学评估督查